Wednesday, December 19, 2012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週末難得在豐原看了場電影,我很慶幸自己選了李安執導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來看,雖然之前曾經不經意地瀏覽過一些觀後感,因此對劇情並不好奇,甚至覺得惡評還比讚揚多些,但看完電影後,我必須要澄清,這真是部值得一窺的好片,也的確蘊含著李安一直以來隱晦的情感表達,感動之餘,令人深思回味。

說來奇怪,雖然故事背後藏匿著殘忍的真相,也許是3D特效與各種動物輪番上陣的緣故,我感覺與我同在戲院裡的家長與孩子們似乎把這當作是3D版「馬達加斯加」來看,全場吵鬧聲與笑聲此起彼落的,這也得算是導演的功力嗎?至少對票房是有益的。

>> from Yahoo!奇摩電影

而且直到第二個故事出現之前,我也沒去想,原來這就是我們人類的道德觀,如此殘忍,僅對自己仁慈。沒錯,我也會毫無疑問地選擇接受第一個故事,儘管有許多不科學之處,但更重要的積極正向求生意涵,才是其吸引人的地方。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前陣子讀到的一本書「你可以吃你的貓嗎?(Would You Eat Your Cat?)」,藉由一些生活化的哲學問題來讓人了解自己的道德觀;又像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明確點出人們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步養成的道德根基,雖然我們平常並不刻意覺得自己有所謂道德堅持,或守護著什麼尊貴的道德真理,但就是憑藉著這些在你我心中默默發芽的認知,才讓我們得以做出自己與眾人都能接受的道德決策。回到這兩個版本故事裡最大的差異點:當動物換成人類,我們是否還能容許獵殺弱者以求生存的方式呢?

值得玩味,而我事後才知道的事,包括無人島的象徵意義與詭譎的酸蝕性,還有理察‧帕克(Richard Parker)這名字的由來。一方面,這是對於人類道德觀更殘酷的考驗,另一方面,則是電影中提到的,科學解決外在問題,宗教則處理內在。即便是無神論者,都不能否認信仰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有時它引領我們勇往直前、捨身取義;有時它鼓舞我們面對挑戰、克服萬難;說得更具體些,有時它能讓我們撿回一條命。

>> from Yahoo!奇摩電影

悲劇有千百種,但是對我來說,能讓人往正向思考的才是好故事。我想總會有很多人衝著李安的大名氣走進戲院,懷抱期待,我在此奉勸:這可不是「Discovery頻道」,論科學性或3D特效或驚奇程度都不值一提;若要跟「浩劫重生(Cast Away)」相比,李安所訴說的故事畢竟還是暗潮洶湧得多,難以簡短概括。為此,我推薦所有喜歡看電影的人,放下成見,忽略評論,讓這段故事來引導你認識自我,讓思緒慢慢發酵沉澱,或許對各個不同年齡層的人而言,都將有不一樣的人生體悟。

Sunday, December 02, 2012

攻其不備 (The Blind Side)

>> from COMMENTARAMA

也是幾年前的舊片了,仍舊非常值得回味。我最喜歡電影結束後播放的那些真實照片,看看故事中的主角們,知道自己並不是為虛構劇情熱淚盈眶,而是真正被善良人性感動,那一刻,有著說不上來的喜悅與震撼。

Sandra Bullock所飾演的Leigh Anne,對比著當初在衝擊效應(Crash)裡的角色,可說是天壤之別,身處上流社會能夠釋出善心,捐款助人已是不易,但她更將此昇華,用愛與關懷實實在在地改變了Michael Oher的命運,同時,也帶給自己和家人更正向積極的人生觀,賦予自己更具意義的使命。這並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畢竟當人們說起「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時候,我們並不苛求施善者應背負任何風險,無私付出極其偉大也是因為它常與人性背道而馳。It's really touching to hear Leigh Anne said "No. He's changing mine."

這句話並不好懂直到你終於能親身體驗為止,我們常低估自己能力所及,也不容易想像幫助別人所能帶來的後座力,這便是一個貼切的真實故事,來印證誰才是那真正受惠的人。Big Mike終究是靠自己努力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當Leigh Anne自我檢討後,將選擇權歸還給他時,這一家人畢竟還是在情感上互相依賴,彼此牽連著的,Big Mike沒有辜負自己與親人,才成就了這不凡的歷程。

那段讀書心得也頗令人印象深刻:(僅節錄片段)
"I mean any fool can have courage. But honor, that's the real reason for you either do something or you don't. It's who you are and maybe who you want to be. If you die trying for something important, then you have both honor and courage, and that's pretty good. I think that's what the writer was saying, that you should hope for courage and try for honor. And maybe even pray that the people telling you what to do have some, too."

用簡單概要的觀點,說明了匹夫之勇與道德勇氣的差別。

當初剛看完電影時,最令我忿忿不平的便是這部片的中文譯名「攻其不備」,讓人覺得全無道理又有誤導之嫌。直到知道原片名"The Blind Side"時,才從中默默開始思索,除了在American football裡的防守意義,或可引申為家人間相互扶持守護的力量之外;在我看來,更大的「盲點」其實在於當幫助人的一方突然領悟到自己才是受惠者時;當身為觀眾的我們一致以為Leigh Anne有如聖人一般,而Big Mike應當知恩圖報時;越是簡單尋常的小事,越能成為我們根深蒂固的偏見,進而變為日後待人處事的盲點。

真正的盲點總是藏在不易被發現的隱匿處,這才是為什麼我們得多看些電影,來更加認識自己。

Saturday, November 24, 2012

暮光之城:破曉2 (The Twilight Saga: Breaking Dawn - Part 2)

>> from 龍祥電影

會寫這部電影的觀後感,連我自己都很吃驚,畢竟我本來就對這系列小說全無涉獵,也向來不會貿然跳過系列電影的前傳,隨意切入觀看,除了前陣子曾經意興闌珊地陪看了「暮光之城:破曉1」的出租片之外,我壓根兒不知道什麼故事背景,純粹半哄半騙地被推進了電影院,捨棄我原本可能更感興趣的「寒戰」或「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話雖如此,或許年歲漸長我的許多堅持也逐步放寬標準,以往向來不喜歡半途介入,不論是電影或連續劇都不肯從中段開始觀看,現在已不那麼介意了;正如同我之前所說,寫電影心得也不再需要刻意收集資料或瀏覽影評,只需單純記錄自己當下主觀的感受,無需做譁眾取寵之流。說回正題就是,我也懶得追溯這風靡一時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說的故事緣起,也無意特地翻找前幾集系列電影來看,就單純說說這部最終完結篇吧!撇開無聊的男女情愛纏綿拖戲片段不談,至少比起上集讓我至今仍印象深刻的便是精彩的決鬥廝殺,簡直堪稱吸血鬼版的X-Men,正邪兩派的超能力大車拼,再外加狼人一起作戰,真是痛快又噱頭十足,雖然最後仍是無聊的happy ending,卻也總是留下了一些趣味。

因為蜜月旅行照片一直難產的緣故,想來若要有空來撰寫遊記,也不知道會是幾時的事了,只好先用觀影心得來填補blog長久的乾旱。很愛不斷看電影台重播片子的我,最近又重看了一次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竟突然覺得感觸很不一樣呢,原來過去向來很容易被劇情片吸引的我,也常因此習慣於過度關注劇情發展,凡是有創新感的劇情都能讓我留下印象,反之就會被我嫌棄劇情單薄、索然無味。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初次觀看「型男飛行日誌」及「繼承人生」時,都不曾覺得深受感動,至今回想,才慢慢品味出其中細膩的情感,更勝過劇情主線,能夠像這樣從中發現新的體悟,雖不是我的本意,卻也為觀看重播片找到了一個好藉口呢。

誰都懂得,該珍惜陪伴身邊的朋友家人們,只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Sunday, March 18, 2012

索命條碼 (Repo Men)


>> from 觸電網

對於稍有獨創故事性的劇情片,我向來都樂意予以嘗試。剛好碰到HBO重播此片,也算是提醒我可以來回顧一下心得。

在搜尋電影海報時發現不少負評,的確如果衝著明星光環、抱著太大期望來看這部片,難免會對劇情深度稍嫌失望,也會質疑許多看似不合理的情節編排。但撇開血腥暴力殘忍的部分,對於一開始這個人工器官交易的概念,才是我想著墨的地方。倘若真有那麼一天,只要花錢就可以延續生命,是不是沒有人會拒絕呢?簡直就像次級房貸一樣,只不過付不出貸款的對象變成維繫生命的器官,錢花完便是生命終結時,聽起來雖然殘忍卻也不覺得太意外。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多少人前仆後繼地走上這條路,為自己、家人、朋友背債,用盡一生的精力來追尋生存的權利。

人為希望而活,絕不輕易向死神低頭,但奢侈無止的希望卻會讓人走向滅亡。殘忍的向來都不是科技,而是人性。是矛盾的人性製造複雜的難題,最後再以最自私的手段解決,相當可悲、無奈、卻又真實上演著。

我會放手,做死後的美夢。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