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rom Wikipedia
要不是因為當兵或出國方便的緣故,我或許不會有使用手動刮鬍刀的一天。
今天恰巧在電視上看到National Geographic頻道所播放的「原來如此!—刮鬍除毛大作戰」,一覽刮鬍世界的歷史縮影,對於最近才開始研究手動與電動刮鬍刀差異的我,真是一大收穫。原來早期使用刀片刮鬍子是多麼困難痛苦的一件事,直到T字型剃刀的出現,減低了傷害、並增加了實用性;但刀鋒必須常保銳利,磨刀又是件麻煩事,終於,吉列(King C. Gillette)突破性的採用可拋棄替換式的輕薄刀片,讓刀片成為可丟棄的消耗品廉價銷售,並搭著戰爭的順風潮,打著「刮乾淨鬍子,防毒面具將戴得更服貼」的口號,一舉成為當代潮流,從此站穩刮鬍刀界的地位。
隨後,舒適(Colonel Jacob Schick)中尉也從戰場上的步槍得到靈感,發明了可以如同步槍更換子彈般替換刀片的手動刮鬍刀,至此之後,吉列與舒適在手動刮鬍刀界的競爭,便不曾休止。雙刀片、鋒速3(三刀片)、創4紀(四刀片)、五刀片,在彼此模仿、專利鬥爭、不斷創新的研究之下,無論是以肌電圖考量人體工學的握柄設計,刀片周圍的潤滑與保護,刀片間隔、與皮膚的緊貼度,刮鬍時的舒適度,所有福利都歸於消費者,讓男性刮鬍、女性除毛都能輕鬆暢快。
使用過手動刮鬍刀的人便知道,只擁有最強韌的刀片是不夠的,人的鬍鬚有如銅絲般堅硬,必須利用水分破壞鍵結,才能更輕易地除去鬍鬚;但水分容易流失,因此濃稠、不易滑動、又能保濕的刮鬍露,相應而生。為了產生泡沫,早期曾一度風靡使用獾毛刷子,也因而殘害了不少無辜動物,好在又拜戰爭之賜,加壓瓶誕生,成為了現在也隨處可見的刮鬍泡,成功地降低了大約70%的刮鬍困難度,與手動刮鬍刀完美搭配成無痛的除毛工具。
故事還不僅止於此,舒適中尉的目標也不僅只是替換刀片式刮鬍刀而已,他同時也是電動刮鬍刀的創始人。這項大大提升刮鬍刀使用壽命的發明,是利用旋轉式的刀片剔除鬍鬚,早期甚至也有發條式、或手搖式啟動的產品,發展至今,電動刮鬍刀的使用者約佔3成,這種逆向操作、需要「乾」刮,但更為安全舒服的設計,造福了許多人;但同時也有更多人,仍繼續享受刮鬍泡沫與鋒利多刀片所共同打造的刮鬍快感。
身為初學者,我沒能深刻體驗「使用手動刮鬍刀能夠更乾淨地剔除鬍渣」這個事實,考量所費的時間、方便性與舒適度,我其實也搞不懂這7:3的比例背後的原因(但聽說正趨向5:5),也許,手動刮鬍子對於旁觀者來說,真的是件比較性感的事吧。
節目的最後很幽默,開玩笑似地說,或許以後能透過改良人體基因,使得鬍鬚不再強韌、而容易刮除或脫落,那麼刮鬍刀業者的戰爭也就不用繼續了。
這個我也有看過,不過我鬍子實在長得太慢了,好幾天才刮一次,沒特別研究刮鬍刀XD
ReplyDelete這樣很好呀,不像我每天都至少要刮一次鬍子,不然用手動刮鬍刀就會又痛又容易流血;以前鬍子留太長,可能一個禮拜才刮一次,即使用電動刮鬍刀都還會有點痛咧~
ReplyDelete這是家族遺傳,所以對我而言,找個合用的刮鬍刀還蠻重要的。:)